这是描述信息
搜索

党群工作

党群工作分类
这是描述信息

团务活动 |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题团日活动成果展示(二)

2024-12-02 00:00:00

概要: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公管院2022级团支部

 

 

22级公共事业管理01班团支部

     2022级公共事业管理01班团支部举行了一场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主题的团日活动。这次活动旨在通过实际行动和学习讨论,深化同学们对这一理念的理解,并将其融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活动伊始,团支部书记带领大家回顾了近期的一些新闻事件,特别是关于中国气象局开展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题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实际案例,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在气象服务、防灾减灾等领域中,这一理念是如何被贯彻实施的。大家讨论了如何将这种精神应用到自己的专业领域,为公共事业贡献力量。

      接着,同学们分组进行了角色扮演游戏,模拟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作为公共事业管理者应如何迅速响应、制定应急计划,并有效协调资源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个游戏不仅增强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对公共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活动最后,大家一起观看了一部关于抗击疫情的纪录片,影片中展现了中国在全球抗疫中展现的“生命至上”理念,以及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精神。观影结束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启发,纷纷表示要将这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通过这次团日活动,2022级公共事业管理01班团支部的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理解,也通过实际行动展现了青年学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次活动虽小,却意义深远,它激励着每一位同学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22级公共事业管理02班团支部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等核心内容。在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遵从宪法法律、弘扬宪法精神、坚定制度自信,是我们每一位青年应当秉持的信念和行动指南。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堂主题团课,深入探讨宪法法律的重要性,共同弘扬宪法精神,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一、遵从宪法法律:法治社会的基石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不仅是国家权力运行的规范,更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自觉遵守宪法法律,维护法治秩序,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树立宪法意识,了解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参与法治宣传和教育活动,推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二、弘扬宪法精神:社会进步的灯塔宪法精神是宪法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原则和精神追求。

      它体现了人民主权、法治、平等、公正等核心价值,是引领社会进步的重要灯塔。弘扬宪法精神,就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就是要坚持法治原则,确保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就是要坚持平等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积极践行宪法精神,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推动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坚定制度自信:民族复兴的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它体现了中国国情和人民意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坚定制度自信,就是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坚信这一制度能够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自觉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治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宪法法律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宪法精神是我们前行的灯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民族复兴的保障。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遵从宪法法律、弘扬宪法精神、坚定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通过这堂主题团课的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宪法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弘扬宪法精神、坚定制度自信的必要性。让我们将所学所得转化为实际行动,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2级行政管理01班团支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从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强调要坚持把人民群众利益及其生命安全摆在最高的位置。

      首先,明确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立法的重要目的。新突发事件应对法在总则第一条,延续现行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立法目的,还专门增加“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表述,意味着对涉及公民权利保护和政府权力配置的相关内容,必须依据宪法的原则和精神来制定,赋予公民权益保护更浓厚、更权威的宪法保护色彩。

      其次,充实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工作原则,对依法开展相关工作、切实保障公民权利提出总要求。此次修法,在总则专门新增第五条,明确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原则,应当“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依法科学应对,尊重和保障人权”。尤其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新突发事件应对法意义深远,体现了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思路的转型升级。

      此外,基于“两个至上”,充实完善国家突发事件应对体系。此次修法,分别从整体宏观和个体微观的角度,落实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在完善体制机制、构建法律制度、充实法律手段等方面,作出了相关维护生命权、健康权、财产权的规定,及时回应关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命的尊重、对权利的保护。

 

来源:微信公众号公管青团

Copyright © 2019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苏ICP备14022341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南京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石湫街道励学路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