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寒假“返家乡” |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十三)
2025-02-21 00:00:00
概要: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
挺膺担当
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心得
陈彬
本次社会实践是在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支持下,由南京市江宁区益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禄口街道溧塘社区、尚洪社区、石埝社区、埂方村等地开展的“时光忆站—记忆守护行动”等实践行动,两家单位都与我们公益慈善行业有关,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也在深入思考我们专业的独特魅力。
2025年1月4日,我和小伙伴们前往了禄口街道溧塘社区和尚洪社区,协助实践单位开展迎新春暨认知症筛查主题活动,通过写春联送春联,开展认知症讲座、游戏互动、AI筛查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我认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们患有认知障碍的风险逐步增加,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帮助老人们预防和缓解认知障碍是我们值得深入挖掘的问题,此外春联活动中书法老师挥毫泼墨,既展现了传统书法艺术的魅力,又饱含着对新年美好生活的祈愿。
2025年1月5日上午,我们前往了禄口街道埂方村,协助实践单位通过开展“祥龙贺瑞辞旧岁 灵蛇纳福启新程”主题活动,为辖区老年群众开展认知症筛查活动,以及与辖区小朋友们亲密交流,教小朋友们制作众多科学模型并宣传认知症相关知识,让小朋友们成为家庭老人们的贴心守护者。
2025年1月7日上午,在腊八节来临之际,我们前往了禄口街道石埝社区,协助实践单位开展腊八节送粥活动并组织辖区老人开展认知症筛查等活动,在记忆卡游戏活动中我和服务对象们近距离交流,尽管无法完全听懂当地方言,但我依旧用心对待每一位服务对象,确保他们配合我们的活动。
于我个人而言,此次公益实践收获满满,让我在实践中看到了我们公益慈善行业的发展,也更加激励我前行,接下来,我将继续保持对于公益的热情,将这份热爱传递下去!
陈慧玲
寒假期间我参加了假期社区服务活动,虽然短时间内不足以做太多的事。但我也从中煅炼了自己,并学到了很多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也使我有了些关于社会基层建设的心得体会。
学校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参与社会,把公益劳动的实践中有所启示。启发了我们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
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这次活动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这些都促进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己,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穿旱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们轻视劳动和不劳而获的思想的侵蚀,避免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环境保护活动中,通过对社区环境的打扫,清洁、了解到原来在一些无人在意的角落也会有垃圾的存在,而通过时间不断累积也造成了一定影影响进行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入户宣传、向群众讲解诈骗宣传知识、结合真实案例讲解警醒群众。志愿服务不分大小,只有我们肯伸出双手、奉献自我的点滴、让社会大家庭充满温暖。
社区是我们的家、建设这个大家庭、珍惜这个大家庭就要我们去真心爱它。只要居民,群众的早有益,作为志愿者的我们就应去干,把志愿服务当作最大的享受和欢乐,奉献自我的一份力量。
我们对这个社会没有多大的价值,社会给予我们的只有少的可怜的回报和同情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创了团结的快乐也收获了参与过程中给我带来的快乐。我们每个人像沙粒一样很平凡,但只要我们团结在一起就能铺出一条供万人行走的大道、便自有我们的价值所在。
我坚信,只要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件大大小小的牢,竭力而为,我们便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龙新月
在参与社区卫生打扫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收获了知识与成长,也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我们清扫了街道、公园等公共场所。看着原本杂乱的地方在我们的努力下变得干净整洁,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这次实践让我切实感受到环卫工人的辛劳,他们日复一日地维护着社区的环境卫生,值得我们尊重与感激。
这次活动也增强了我的环保意识。我发现许多垃圾是因人们的随意丢弃而产生的,这让我认识到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养成文明习惯,减少垃圾产生,做好垃圾分类,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
团队协作是此次实践的另一大收获。我们分工明确,互相配合,高效完成了任务。这让我明白,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大家齐心协力能克服诸多困难。
这次社区卫生打扫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我懂得了劳动的艰辛与美好,也培养了我的社会责任感。我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营造更美好的社区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从自身做起,提高环保意识,影响身边的人,让社区因我们的努力而变得更加美丽。这次实践的经历将激励我不断成长,成为一名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
宋敬玲
这个寒假,我参与了认知症检测寒假返家乡活动。
活动初期,我接受了专业的认知症知识培训,从最初的懵懂到逐渐了解认知症的成因、症状以及早期筛查的重要性。
可真正面对那些前来检测的老人时,准备好的话术仍会打结。面对长辈们的疑惑和抗拒,我感到些许挫败。但我没有放弃,而是耐心解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例子,让他们逐渐认识到认知症筛查的重要性,老人们和蔼的笑容也很快驱散了我的局促,让我逐渐放松下来。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邻居张奶奶进行筛查的经历。起初,李奶奶对筛查十分抵触,认为自己是“老糊涂”了,没必要检查。我耐心地与她聊天,分享活动意义和认知症知识,并告诉她早期筛查可以帮助她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最终,张奶奶同意进行筛查,并对我表示了感谢。那一刻,我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是有价值的,也更加坚定了继续推广认知症筛查的决心。
我深刻认识到,认知症并非简单的“老糊涂”,而是一种需要社会关注和理解的疾病。早期筛查和干预能够有效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未来,我将继续关注认知症领域,积极参与相关公益活动,为提高公众对认知症的认识和关注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就能为认知症患者撑起一片爱的天空,守护他们的记忆,传递温暖与希望。
孙锁住
活动伊始,我主要负责在社区内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我和其他志愿者们一起制作了精美的宣传海报,上面详细地介绍了垃圾分类的标准、各类垃圾的处理方式以及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我们将这些海报张贴在社区的各个显眼位置,希望能引起居民们的关注。同时,我们还挨家挨户地发放宣传手册,耐心地为居民们讲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然而,在宣传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较为淡薄,他们觉得垃圾分类既麻烦又浪费时间,对我们的宣传工作表现出敷衍的态度。面对这种情况,我并没有气馁,而是更加努力地向他们解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用一些生动的案例和数据来说明垃圾分类对改善环境、节约资源的巨大作用。慢慢地,居民们开始对垃圾分类有了新的认识,他们的态度也逐渐发生了转变。
除了宣传工作,我还参与了社区垃圾分类的监督指导工作。每天,我都会在垃圾投放点附近值守,引导居民正确地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标准不够了解,经常将不同类别的垃圾混在一起投放;有些居民虽然知道要分类,但在实际操作时却不够认真,只是随意地将垃圾扔进垃圾桶。针对这些问题,我都会及时上前进行指导,帮助居民们正确地分类垃圾,并向他们强调垃圾分类的准确性和重要性。通过不断地提醒和指导,居民们的垃圾分类意识和分类准确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来源:微信公众号公管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