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描述信息
搜索

公益视界

通用分类
这是描述信息

爱与AI 看见未来

2025-04-03 20:48:42

概要:

AI浪潮汹涌而来,各行各业都在面临巨大变革。公益行业何去何从?每一个公益人又能怎么做?

 

以下内容节选自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姚瑶在3月31日第九届中国公益年会上的发言,或许能给你带去一些启发。

 

今年是第九届公益年会,或许是个巧合,前不久在杭州举行的阿里巴巴公益榜也是第9届。在2015年,马云先生向全体阿里员工发出号召,每人每年做3小时公益志愿服务。此后,阿里举行年度颁奖盛典表彰做得好的员工和项目。到今年,人人3小时的约定,阿里践行了10年。

在2015年的全员信中,马老师说:“不管我们做不做公益,世界都会发生变化。但你做了,改变的是你自己。” 他说的没错,10年间,世界日新月异,从互联网到AI,技术革新令人目不暇接,“颠覆”这个词一次次被提及。

回首过去,阿里或许应该感到自豪,作为时代的弄潮儿,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一次次站在新技术的风口,经历了激动人心的发展历程。但令更我们值得感恩的是,每一次新的技术产生,阿里都在探索它为公益带来的机会,引领科技向善,推动用技术的力量去解决社会问题。

2016年,阿里的技术工程师在公安部的指导下开发了失踪儿童信息发布平台,联合众多合作伙伴用互联网技术的力量打击拐卖儿童,我们也称为“团圆项目”。如今盗抢类儿童失踪案件已经几乎减少为0。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技术的公益力量。

 

图片

(首批参与开发“团圆”系统的阿里志愿者)

 

当区块链热潮兴起,其“去中心化、安全、透明”的概念,立刻引发了我们“如何将区块链用于解决公益信任问题”的思考。2019年“链上公益”计划发布,阿里公益平台数据100%上链,全链路追溯善款去向,提升公益透明度和信任感。

也是在那一年,在公益支持下,山区的青年和女性已经开始接触人工智能,就是我们今天挂在嘴边的AI。阿里在贵州等地率先进行AI数据标注师的培训,为乡村创造了新型的就业岗位,为科技力量振兴乡村,拓展了新思路。

 

2021年,阿里与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发起“少年云”计划,为全国300多所学校捐赠了AI云教室,这些学校绝大多数位于偏远、欠发达地区,这个项目让乡村孩子共享教育发展最新的技术成果。

(云南省澜沧职业中学的同学们正在上科普课)

 

今天,AI将为我们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在All in AI的大方向之下,阿里人对于AI助力公益的探索更加活跃,用数字人来做手语翻译,AI多癌早筛试点项目落地县域,发布了首个面向孤独症儿童的绘本应用程序……

十年以来,阿里在改变,也没有改变,不变的是阿里所拥有的公益底色。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创造社会价值是最大的确定性。传承公益使命的阿里人,是阿里最宝贵的财富,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底气。


本次年会的主题是“爱与AI,看见未来”,未来与AI有关,更与爱有关,与我们每个人有关。我的技术同事跟我说,AI可能什么都会干,但AI不知道要干什么。技术的背后,永远站着人,技术向善的方向盘握在人的手中。


过去两年,阿里上线了高徳轮椅地图,解决轮椅人群出行困难的问题,推动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现在轮椅地图已经覆盖了60个城市,提供了超过1.5亿次路线规划。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呢?是因为我们有一位残疾人员工,他尝试把自己也是很多残疾人伙伴的需求告诉了同事。当时这个事情甚至不知道谁来干合适,但就有些热心的同事把这个闲事给管了,一起用业余时间调研需求、讨论方案、开发了最初的版本,这才有了后面惠及千万人的产品和服务。听说现在AI的助力之下,程序员的工作减轻了——我想这不是件坏事,因为他们有了更多的时间来管管闲事。

(高德轮椅导航)

 
“追星星的AI”是一个面向孤独症儿童的绘本工具,孤独症孩子家长可以用一句话生成绘本,利用它与孩子互动。或许你会说,就是文生图嘛,这很简单。但倾听过几十个几百个孤独症家庭的故事和需求,通义实验室的程序员把那些眼泪和叹息都写进了一个个代码里,让它有了光和热。全国5万多个孤独症家庭,已经用它生成了超百万绘本故事,每个参与者也在用爱与智慧让追星星的AI变得更好。
 
我们相信,公益不是一个人做很多,是每个人都做一点点。科技向善的密码,就藏在每个人的选择之中。当然有时候,这种选择并不容易。把商业能力、平台能力和技术能力转化为公益的能力,并不是顺其自然就能实现。我们所实现的突破,往往来自于少数人的死磕,和更多普通人的托举。作为公益行业的从业者,我们更需要躬身入局、坚持不懈。
 
前段时间,张海迪主席在一个会议上谈起在残疾人事业一路走来一个又一个重要的突破,她说:“难啊,真的很难。该怎么办呢?唯有一次又一次的说,一遍又一遍的讲。”这句话那么朴素,让我热泪盈眶。在公益的道路上,我们遇到了什么样的难题?在座每个人都可以说出很多,但我们不会放弃。阿里有句土话,叫“此时此刻,非我莫属”。我更喜欢它的英文表达,“If not now,when?If not me,who?”。公益的未来,是我们每个人当下的选择。
 
我让AI写了个结尾,觉得还不错,与大家共享:未来的公益,将是算法与良知的双重校准,是效率与温度的动态平衡。阿里巴巴愿与各位同行,让AI成为爱的放大器,让每一次技术创新都指向更公平、更温暖的世界。

来源:微信公众号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Copyright © 2019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苏ICP备14022341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南京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石湫街道励学路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