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描述信息
搜索

党群工作

党群工作分类
这是描述信息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认真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

2023-06-08 12:04:03

概要: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集中反映了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教材。生态环境部系统要把学好用好《习近平著作选读》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紧密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更加自觉投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引领美丽中国建设不断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深刻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内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著作选读》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多篇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集中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多思多想、学深悟透,不断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著作中汲取营养、深化认识,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第一,深刻把握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是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体。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大自然遭到系统性破坏,人类生存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修复和利用自然,把人类活动限制在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取之有时、用之有度,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二,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还是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保护好生态环境,生态也会回馈我们,生态本身就是经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第三,深刻把握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也是为了民生,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对人的生存来说,生态环境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好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推动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第四,深刻把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是各自然要素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就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及其内在规律,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更加注重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切实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筑牢美丽中国的生态根基。

第五,深刻把握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同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法治不严密、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有关。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必须把制度建设、法治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以及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民自觉行动,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第六,深刻把握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面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等全球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维护公平合理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新时代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

一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谋篇布局更加成熟。我们党把“美丽中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把“绿色”纳入新发展理念,把“污染防治”纳入三大攻坚战。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逐步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二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步履坚实。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建立“1+N”政策体系。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2022年,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2005年的72.4%下降至56.2%,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超过煤电,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第一。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平稳运行。新时代十年,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超过6%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2%,相当于少用14亿吨标准煤,少排放29.4亿吨二氧化碳,绿色日益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三是协同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显著。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2022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至29微克/立方米,首次降低到30微克/立方米以内,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6.5%,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断面比例上升至87.9%,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顺利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云南野象“自由旅行”、长江江豚“频频微笑”、青藏高原“万羊齐奔”,生动体现了我国生态保护的显著成效。

四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重塑和重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立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排污许可制度、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等制度。建立并实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实现对两轮31个省(区、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督察全覆盖,并对6家中央企业和2个国务院有关部门开展督察,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推动地方党委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制修订30多部生态环境领域法律和行政法规,形成由1部综合性的环境保护法、N部涉及生态环境要素的专门法律、4部特殊区域法律组成的“1+N+4”法律制度体系。

五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球环境治理影响力大幅跃升。推动《巴黎协定》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充分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推动达成历史性的兼具雄心和务实平衡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开启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篇章。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在发展中国家启动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深入开展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与31个共建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我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回顾新时代以来的奋斗历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全国人民普遍认可、国际社会广泛肯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当前,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不断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篇章。

一是保持战略定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聚焦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和美丽中国先行区。

二是突出问题导向,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成果,聚焦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着力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黄河生态保护治理、重点海域综合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标志性战役,加强新污染物治理,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重要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严密防控环境风险,确保核与辐射安全。

三是坚持系统观念,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依法加大生态破坏问题监督和查处力度,持续推进“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行动。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积极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示范样板。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四是深化国际合作,推动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国际合作,认真履行国际公约,不断增强制度性权利。继续履行好COP15主席国职责,推动“昆蒙框架”目标落地。深入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持续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五是加快改革创新,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持续加大技术、政策、管理创新力度,不断提升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水平和环境治理能力。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向纵深发展。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加快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执法监管体系,全力提升生态环境执法、监测、信息、科研、人才队伍等各方面能力。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全面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来源:经济日报

Copyright © 2019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苏ICP备14022341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南京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石湫街道励学路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