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暑期三下乡(八)| “益”路童行,筑梦未来
2023-09-02 14:00:51
概要:
01 活动目的
为了引导儿童参与公益事业,培养孩子们的公益慈善意识,提高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2023年8月26日,由冶山街道民政科主办,冶山街道东王社区、冶山街道社工站、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公益慈善管理学院承办的小小公益体验员——“益”路童行,筑梦未来公益课堂第八期于冶山街道东王社区正式开课,共13位小朋友参与了本次课堂,本期课堂包含DIY手工课、阅读分享课与公益知识课。
02 活动过程
为激发激发孩子们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感,体验自由表达和创作的快乐,益心向善实践团开展了石膏娃娃彩绘DIY课堂。活动开始前,团队成员向孩子们介绍了手绘石膏的制作流程与注意事项,并为大家发放了各式各样的石膏娃娃和丰富的彩绘颜料,引导和鼓励自由创作,让孩子们在各种造型的卡通石膏上进行自己创意的发挥。“老师,我想涂粉色的美乐蒂”“我打算涂上红色的嘴巴和鼻子”……手绘过程中孩子们互相分享着自己的创作思路。他们全神贯注地进行创作,享受着绘画带来的乐趣。 不一会儿,一个个白坯石膏娃娃在孩子们手中逐渐增添了鲜活的色彩,漂亮的库洛米、可爱的美乐蒂、独特的史迪仔……
紧接着在盛丹丹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走进了阅读分享课程。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指出,要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为营造东王社区良好的阅读氛围,益心向善团队开展了阅读分析课程。盛丹丹老师带来《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阅读分享课,在授课过程中。盛丹丹老师从解读认识作者、内容分享、阅读赏析与读后感想等方面着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孩子们学有所得。同时为充分为孩子提供展示的舞台,让每一位孩子都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最后由张彤彤老师与杜世佳老师为孩子们带来公益小课堂,杜世佳老师从志愿服务构成的要素入手,向孩子们介绍了志愿服务的相关理念,并着重向孩子们介绍了志愿者的权利,让孩子们知道志愿者并不是一味的付出,在做志愿者的过程中也要保护、行使作为志愿者的权利,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伤害。张彤彤老师则从公益小故事入手,向孩子们讲述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慈善故事。莫言一致致力于慈善事业,“早在1999年就将所获得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捐赠给了检察日报社在云南省捐建的希望小学。2015年起,他开始向西部贫困地区儿童开展捐助,随后发起‘莫言同心’公益项目,救助西部困难家庭的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张彤彤老师向大家讲述道。通过公益小课堂,让孩子们从中汲取公益力量,让公益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发芽,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03 活动结果
本期课堂通过给孩子带来DIY手工课、阅读分享课与公益知识课,引导儿童参与公益事业,培养孩子们的公益慈善意识,提高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来源:微信公众平台“公管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