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2024公管院“三下乡” | “筑梦”新时代,志愿服务进基层
2024-08-23 07:00:00
概要:
“筑梦”新时代,
志愿服务进基层
活动背景
对于校社共建养老志愿服务下基层我们借鉴学习了目前国内外研究成果。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相对于政府提供的服务,志愿组织提供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创新、更普惠。重视志愿组织的发展有利于社会资本的培育从而增加就业机会,社会力量的作用也得以发挥,助推民主化进程。在志愿组织活动的开展中,个人会被赋予一定的责任,可以促进组织的团结合作,还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国内研究认为大学生志愿组织提供志愿服务,可以培养大学生奉献意识、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在公共管理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高校志愿组织是志愿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服务、整合资源、倡导社会文明、促进经济发展、减轻政府压力等功能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老人无需特地去机构里养老,在社区或家庭就享受到了养老服务,一方面可以享受到基本的养老服务,节省家庭开支;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减轻政府养老负担和压力。同时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下基层,传承了基层服务精神,丰富大学生基层工作经验和认知,提高基层服务水平。
团队介绍
学生负责人:
22公共事业管理恽心玫、21行政管理施苏航
成员:
22数字媒体艺术01班孙向鑫
22数字媒体艺术01班王涵翔
22级公共事业管理01班来晶
22级公共事业管理01班郭雯婷
22级公共事业管理02班郑子恒
项目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在于深化和创新志愿服务模式,通过在暑期以志愿服务进基层的模式,联合社区基层共同进行为老服务,实现校社联动,既符合大学生下基层需求,同时又满足新时代乡村社区老年人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推动基层服务自治和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前期准备
基于以往与桑园蒲村的合作,已调研到到桑园蒲村辖区户籍总为人口3251人。其中,老年人口为600-700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8.46%-21.53%,8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量为117人;80-89岁老年人为101人;90岁以上为16人。此外,独居老人总数30人左右。我们对所有团队成员进行基层工作培训,通过联系桑园蒲社区工作人员在开展活动前对基层工作服务内容和注意事项进行提前了解和学习,获取社区服务老人名单,提前完成背景调查以便于在项目开展时满足每位服务对象需求。准备好一定服务所需器材,例如:为老人测量血压的血压计。同时,通过与社区工作人员的交流,提前确定项目开展时间和周期,以保证项目的按时开展。
组织实施
(1)完善和优化菜单式志愿服务模式,确保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2)加强成员社区服务内容培训,提升志愿服务进基层的质量和效率;
(3)探索社区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构建暑期低龄老年志愿者团队,增强社区自身的服务能力;
(4)深入挖掘学校的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养老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过程管理与实践
志愿者团队整体培训完成:对所有成员进行分组并集中培训深化志愿服务核心要求目标;
将学校资源链接基层社区:保证多类型合作活动的开展,联合校武协、书法协会、心协等开展了多样服务和活动,并逐渐引入社会资源(医疗、便利店等);
向社会各界开始寻找相关服务信息:菜单式线下日常服务活动(家政、太极、养生、安全知识普及课堂)引入社会公益服务资源,拓展基层社区服务内容,也为农村社区老人带来全方位的服务;
长期规划:在坚持日常服务活动之下,积极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参加业内相关论坛,汲取经验,对服务内容进行升级改造,优化志愿者团队;最后根据项目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项目执行过程中的不足、项目执行过程中的优势等,结合项目运行中所收集到的数据撰写相关论文。
活动成果
在桑园蒲社区开展基层实践项目,积极联系社区的负责单位,开展组织社区文化活动,协助社区内老年人进行身体锻炼和生活照料,满足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和社会交往,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提高社区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通过下基层实践活动,帮助团队成员积累社区服务的经验和对基层工作认知,明确基层服务要求和社区活动规则。通过对社区工作人员的沟通,访谈,传播社区基层服务精神,展现社区服务人员精神风貌。
长期目标成果:在已有项目的基础上,探索构建社区内老年人支援服务团队,为老年人提供更为全面、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实现老年人自我帮助,自我服务,推进社区老年人的综合养老服务,减轻基层为老服务压力,提高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感。
来源:微信公众号公管青团